2020四川地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丰富,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高嘌呤饮食是造成体内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地域广阔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地域差异大,饮食习惯不同,痛风的发病率亦有差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四川省卫计委《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更好的让大众了解四川地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现状,成都风湿医院于9月12日上午发布2020四川地区痛风、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高嘌呤饮食是四川地区,痛风、高尿酸血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高嘌呤食物摄入是引起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牛羊肉、动物内脏、海鲜类产品以及酒类等。由于四川人文及环境因素影响,川内群众偏好火锅、烧烤等美食,造成四川地区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远超其他内陆省份,研究调查发现四川地区痛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逐年攀升,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人群。
四川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医护人员应加强痛风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建议痛风患者和高发病区人群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改变食物的烹调方式,增加蔬果的摄入量,以改变饮食结构。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为精准诊疗指明方向
据统计,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由此,四川地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可为痛风发病、预防和精准诊疗作出重要的数据指导和支撑。
“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医学研究领域,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能借助流行病学的大样本分析,通过对痛风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为医生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找出预防对策和改善诊疗措施,对早期预防、精准诊疗以及社会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杨艳芳副教授作为《四川省风湿类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科研顾问曾说道。
此次成都风湿医院公布2020四川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是依据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甘孜州藏医学院等合作开展的四川省级课题《四川省风湿类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长贵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痛风石易感基因筛查相关研究》等科研课题,通过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等统计分析,为医生提供临床数据支持,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有效的干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精准诊疗指明方向。